“唉!”
朱棣深深叹了一口气。
他坚信叔父若是继续执掌相权的话,大明一定能够走上那个故事中的世界。
那无色玻璃,塑料盆,就是证据!
可惜,父皇不允!
“对了,叔父,我此去就藩,北平该如何治理,经济如何搞?还有边疆之民该当如何处理?”
“还请叔父赐教!”
朱棣,躬身行礼道。
“发展商业,推动经济的发展。”
“这是无色琉璃制造之法,你可命人在边疆外铸造,然后售卖于各地。”
“还有这是塑料制造之法,你命人和墨家巨子接触,拿到橡胶后,悄悄制造!”
“然后悄悄的售卖。这些东西目前无法用于实战,不会帮助番邦提升国力,反而是奢侈品,可收敛大量钱财。”
“还有,肥皂,化妆品……”
朱十一,一边说着,一边从书房翻出来一大叠纸张,一股脑的塞到朱棣的手中。
“啊?”
“多谢叔父!”
朱棣感激道。
妈的,叔父给的全是奢侈品啊。
这些东西制造出来,卖出去,可想而知,未来的他财力非比寻常。
“这些东西制造之地,必须要隐秘,制造之法,绝对不能流入番邦。”
“谨记!物以稀为贵,卖给番邦,玩命的要价,一件要整套制造成本的价,不怕没人买!”
朱十一,叮嘱道。
兵械,民械,他并未交出去。
交给朱棣都是一些日常用品,能够搜刮大量钱财的东西。
之前,晋王和秦王外出就藩的时候,他同样给了这些东西。
两人已经就藩有一段时间了,想来第一批应该制造出来了。
可以搜刮一笔钱财了。
市场一旦打开,那大明前期的投入,就能够补回来了。
即便他不是左相,但他依旧想大明经济腾飞,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反正他比老朱年轻,熬到老朱死。
现在播下去的种子,就能够开花结果了。
老朱活的时候,指望几个藩王造反,那没指望头。
“是,侄儿谨记!”
朱棣,郑重的点点头。
“北平靠着女真族,你可收拢流民,统一规划,办联合养殖场,养牛,养羊!”
“如此一来,方可集体应对天灾!”
“记着,粮食,武器装备,绝对不能出售给番邦。”
“只卖给他们奢侈品,让他们用粮食,马匹,牛羊,黄金,白银,矿产来换,不要珠宝,玉石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!”
“奥对,那边有北珠,还有一珍珠制造之法,你和墨家巨子交接一下,他那边留了不少。”
“将珍珠市场抢占了!”
“……”
朱十一一个劲儿的安排着!
(产于北方沿海的珍珠,叫北珠!南海的珍珠叫南珠,东海产的珍珠叫东珠!)
“是!”
朱棣,连连点头,用心将这些东西都记下来。
朱十一,整整交代了一个时辰。
朱棣整整点了一个时辰的脑袋。
“你都记下了吗?”
朱十一,忍不住问道。
担心饼给的多了,朱棣吃不下。
“记下了!叔父放心即可!”
朱棣斩钉截铁道。
虽然这些东西他是第一次接触,但是打小朱十一就有意无意的给他讲故事,这些东西他都听说过。
此刻倒也不算太震撼,也不算太陌生。
反而是朱棣期待已久的东西。
“嗯!”
“奥对,北平还有几个能人,一个叫马三保,一个叫姚广孝,朱能,张玉……”
“这些人能力都不错,你注意下!”
朱十一,接着说道。
“是!”
朱棣乖巧的点点头。
暗暗将这些名字记在心中,毕竟叔父执掌朝政多年,对于天下的才子、能人烂熟于心,也不奇怪。
“棣儿啊,重八猜忌之心日益加重,而太子身体又孱弱,汝当勉之!”
朱十一,语重心长的说道。
“哗!”
闻言,朱棣身躯一怔。
叔父这是什么意思?
意思是父皇百年之后,太子很有可能坚持不了太久吗?
这是叔父倚重他,若是大哥朱标真的身体不行之后,就会支持他吗?
还是说,叔父看重他?假以时日,会拥护他成为太子?
一瞬间朱棣脑海中闪过无数种想法。
父皇一走,那他岂不是飞黄腾达了!
心中不免有点跃跃欲试。
“是,侄儿谨记!”
朱棣躬身深深的行了一礼。
“对了,叔父,还有一事,今日大哥和父皇争吵,大哥投河自尽!”
朱棣,犹豫了一瞬,开口道。
本来今日来探望朱十一,一是为了辞行,二是为了请教国策,请教盘活经济,三是为了告诉朱十一,朱标的事情。
眼看着叔父对自己如此器重,他心中闪过一丝不愿,不愿意再将此事告诉朱十一。
不过还是决定告诉朱十一这件事。
毕竟大哥也是他敬重的,大哥身体安好,他也不敢出幺蛾子。
“标儿没事吧?”
朱十一问道。
心中早有准备,倒是没有太多的意外。
这父子两,比平头百姓的父子的关系都要好,属实难得。
“所幸侍卫救援及时,大哥并无大碍!”
朱棣观察着朱十一的神情,回道。
看不出来太多,他看到的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。
“那就好!”
朱十一道。
“时辰不早了,叔父早些歇息!”
“待侄儿回朝之际,再来探望叔父!”
朱棣看了一眼窗外的明月,说道。
“好!”
朱十一道!
“哎哎,走大门!”
“护卫不会说你来过的!”
朱十一,眼看着朱棣又要翻墙头,急忙喊道。
“咳咳!”
“是!”
朱棣,挠了挠头,没有任何犹豫,果断走大门。
来到大门,护卫队长,过来瞅了一眼,认出是朱棣,旋即当没事发生一样!
其他的护卫,亦是目不斜视,仿佛什么都没有看到一样!
……
奉天殿!
“启禀陛下,今有扬州知府上奏,扬州百姓苦不堪言,民不聊生,耕田大多荒废。”
“请求陛下,减免扬州税收,派发钱粮以赈饥民。”
“另有扬州百姓上万言书,请求朝廷救救扬州百姓。”
胡惟庸出列启奏道。
“启禀陛下,扬州向来富庶,扬州又未遭灾,此定是新到任的扬州知府无中生有,中饱私囊。”
“还请陛下明察。”
杨宪闻言,暗暗咬牙,急忙开口道。
急忙思索应对之策。
看来胡惟庸这是联合扬州知府,一起来搞他了。